文 | 李核桃
刷微博时,看到一个段子:
哈哈哈……虽是段子,却真实得过分。
因为孩子爱吮手指、啃指甲而涂抹辣椒、芥末的家长,绝非个例。
想起我女儿小时候,不但吃手,还啃脚趾头呢!
小朋友的脚丫白白胖胖多可爱呀,啃就啃吧!可她连爸爸那双大汗脚也下得去口!
家里的玩具、遥控器、拖鞋、卫生纸……统统难逃“虎口”。
让人哭笑不得,又暗暗着急。可看到下面这个故事,我再也不焦虑了。
原来,大家的孩子都差不多呀!
笑过之后,更多的是疑惑:
有些东西,小朋友难道不觉得根本不好吃吗?
为什么无论什么东西,他们都要拿来啃一啃、咬一咬呢?
从发展心理学上来看,0~2岁的宝宝,吃手、啃东西是一件很健康的事,说明孩子生长发育到了一个新阶段。
(1)进入口腔敏感期
90%以上的孩子,出生后6个月左右,会主动抓住眼前的物品,送到嘴里尝一尝。
不管这个物品是软还是硬,能吃还是不能吃,都要啃一啃、咬一咬,还会咬大人的手指头、妈妈的乳头。
这些都是进入口腔敏感期的表现。
而手是距离宝宝嘴巴最近的东西,所以啃手、吸吮手指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突出表现。
早教专家林怡指出:如果强行阻止孩子吃手、啃咬,孩子口腔敏感期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,孩子被迫通过其他形式来满足。
比如超过2岁还咬人、成年后还啃指甲等。
(2)探索世界的方式
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孩子的智力发育分为4个阶段,其中0~2岁的宝宝属于感知运动阶段。
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,通过感觉、知觉动作来适应世界。
嘴巴,在我们看来是吃饭和说话的器官,但在宝宝的世界里,嘴就像昆虫的触角,发挥着感知世界、探索世界的功能。
基于这种探索新知的需求,无论孩子看见什么东西,都会拿到嘴边,或吸吮,或舔舐,或啃咬,好好“认识”一番。
这种认知方式会让孩子获得很多体验,进而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连接,促进大脑发育。
而且,这个过程中,如何抓握、手与嘴如何配合,还需要复杂的手部运动,能起到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作用,为手部精细动作打下良好基础。
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因此总结道:“在生命的早期,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: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,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。”
2岁之后,随着手的功能越来越强大,孩子渐渐就不再需要用嘴来探索世界了。
(3)一种自我安抚方式
《捕捉儿童敏感期》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
2岁的淼淼被送到幼儿园,每天午睡时,会挨个把手指伸进嘴里吸吮几分钟。
吃饭时,把勺子放到嘴里不停地咬,把勺柄反复伸进拿出。为了感知勺柄的长度,他甚至把整个勺柄都往嘴里塞,把刚吃的饭给呕了出来!
他还把教具中的生豆子、珠子放在嘴里把玩,啃鞋后跟……
越是年龄小的孩子,越容易有入园焦虑。
因为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,因为远离了温暖熟悉的家,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,而啃咬可以帮他缓解内心的不安。
无论哪种原因,2岁之前的孩子,无论啃咬也好,吸吮也好,只要他营养均衡,各项指标发育正常,家长就毋须担心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任由孩子就这么一直吸、啃下去。
网上看到一个孩子,吸吮手指太频繁,大拇指根部硬生生吸出一个老茧!
还有的妈妈发现,孩子上幼儿园后基本不用剪指甲了——指甲全被孩子啃掉了!
有的孩子甚至将指甲咬秃、生倒刺,或者甲床咬得血肉模糊,甚至引发甲沟炎!
美国儿科学会指出:
孩子超过2岁,如果仍然喜欢吃手、吸吮安抚奶嘴,就需要逐渐引导和干预了。
超过4岁,如果仍然有这些习惯,就必须采取措施了。
否则不但损伤指甲、甲床,还会影响孩子身心发育。
重庆一个7岁小女孩玥玥,因为“龅牙”问题被妈妈带到医院做纠正。
妈妈说,玥玥小时候很漂亮,但越长大,龅牙问题就越突出,越难看。
医生询问后才得知,玥玥从小就有吮手指的习惯。
重庆医科大学口腔科主任李万山指出:孩子在吸吮时,下唇会对上下颌的前牙产生持续的力量,使上前牙向前移动,上前牙前突,久而久之会形成“龅牙”。
同时,这个坏习惯还会造成下前牙向舌侧倾斜,下颌后缩,形成“地包天”,使孩子越长越丑。
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科全科医生何剑亮还指出:超过4岁还经常吃手的孩子,颌骨发育受限,正常咬合会受到永久性不良影响。
人的口腔内有多块肌肉,每块肌肉担负着不同的功能。长期吸吮手指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功能、吞咽功能等。
由此可见,孩子吃手、啃指甲的行为可以理解,但不能纵容。
鉴于不同年龄段孩子吸吮、啃咬的原因不同,所以解决方式也不能一刀切。
0~2岁孩子,不必干预。
出于干净卫生考虑,家长只需将孩子的小手洗干净、玩具洗干净,让他自由吸吮、啃咬。
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吃的东西,比如水果块、蔬菜条、磨牙饼干等。
或者准备各种材质的咀嚼玩具,让他“尝”个够。
千万不要将细小物品放在孩子可触碰范围内,比如弹珠、硬币、扣子、玩具小配件等,避免孩子误吞。
前不久,哈尔滨一个3岁男孩就误吞了一个一角硬币,过了13天仍然没有排出,不得已通过手术取出,让孩子受了很大罪。
2岁以后的孩子,积极引导。
《儿童行为心理学》一书指出: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外出的方式,丰富他的精神生活。
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玩一玩,或者与其他小朋友玩一玩,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事物,感受各种各样的新奇有趣。
孩子在开心玩耍的过程中,有了更健康的精神寄托,注意力就会从吃手、啃指甲上转移。
如果在家里,可以经常给孩子找点事情做,占住他的双手。
比如陪孩子玩游戏、让他帮忙拿东西等。孩子的手忙了起来,他就顾不上吃和啃了。
也可以借助故事的力量。
同事的女儿从小喜欢吸吮大拇指。一开始,她尝试过涂抹辣椒汁、大蒜汁,也试过贴创可贴,但都没有明显效果。
直到有一天她给女儿读了绘本《我不再吃手了》,女儿才改掉这个坏习惯。
因为她担心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大,像绘本上所讲的那样,最后变成一个小妖怪!
很多时候,单纯的唠叨、讲道理,孩子未必愿意听,简单粗暴的方式则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。
而夸张的故事则能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,让孩子在无形中得到启迪,从而改变不良行为。
最重要的是,高质量的陪伴。
超过4岁的孩子,如果仍然有吸吮手指、啃指甲等行为,同时伴有胆小、自卑等性格特征,家长就要反思自己的育儿习惯了。
越小的宝宝,越需要安全感,越渴望爸爸妈妈的陪伴。
家长要多抱抱他、亲亲他,跟他聊聊天,玩玩游戏,讲讲故事。在孩子呼唤时,给予积极的回应,让他感到被关注、被呵护。
内心被安全感填满的孩子,才不会用手指塞满口腔。
心理咨询师李雪说:爱向内灌注满了,才会流向外界。
口欲得到满足的孩子,才能用双手来迎接更广阔的世界。
作者:李核桃,社科图书编辑,正走在婚姻路上,探求着育儿密码。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责任编辑:
本文网址:http://bbxwl.com/news/5584.html
声明:本站原创/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宝宝新闻网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宝宝新闻网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。
网友评价
来自福建省龙岩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继续学习,一起验证
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新帖报个到。
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被小编盯上了
来自云南省曲靖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我来啦,找到部队
来自河北省安国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不是吧?
2022-02-03
2020-08-24
2020-08-23
2020-08-23
2020-08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