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育儿 >本文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发布时间:2020-02-22 08:48:58   来源:搜狐早教    作者: 匿名  
导语: 本文是由湖北省石首市的网友投稿,经过怎么识别假鸡蛋编辑发布关于"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"的内容介绍

原标题: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“本文为糖果妈妈原创,欢迎个人转发分享”

大学生需要父母陪读,高中生军训将脏衣服、臭袜子邮寄回家。以勤劳著称的中国人,在子女这一代却变了样,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得惊人。

曾经看过一档留学生的纪录片,远在美国的留学生想要吃一盘土豆片炒辣椒,食材准备好了却不知如何下手。他马上提起电话给尚在睡梦中的妈妈打了个电话。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你觉得这位妈妈会怎样应对?普通的妈妈哈欠连天,然后告诉他先放啥,撂下电话继续睡。可这位妈妈是“晋级版”的,她马上爬了起来到厨房炒菜,视频连线给孩子直播。

很多人感叹“母爱如山”,也有人觉得这其实是种“高智商低能”的表现,不顾母亲的休息,颠倒黑白地打扰,而生活技能着实糟糕。

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自理能力呢?这点能孩子上学背书包就能窥见一二。父母的肩头总是扛着娃的书包、用品、零食,而孩子则一身轻松,遇到没有座位的时候还会皱眉抱怨两声。

如果书包真的很沉,父母帮着背一下也无可厚非,可是如今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,背书包就是父母的事情,而像日本则不然,日本儿童从幼儿园起就要自己背书包、乘地铁。

在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自理能力欠缺的时候,先反思下自己,是否包办过度了呢?这第一步是否已跑偏了呢?

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给娃带来3个好处

1.自理能力强的孩子,往往求知欲旺盛

一位小学老师和我说,以她从教20余年的经验看,从小就具备自理能力的孩子,往往求知欲比较旺盛,他们善于观察和探索,在学习上也能持之以恒。

很多家长陷入这样的误区,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,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。其实这是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总结规律,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。即便是成绩尚佳,也会缺乏创新性。

儿童心理学家让.皮亚杰说,儿童早期的认知来自生活实践。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2.学会生活自理,孩子动手能力极佳

德国波兹坦心理学家法寇.莱贝格说,很多孩子被父母宠坏而失去“自己动手做”的能力,这会成为孩子成长的“遗憾”。

手和脑的关联性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意识到,孩子手指的动作越丰富灵活,越能刺激他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联结,孩子会越来越聪明。

3.懂得生活自理的娃,社会适应能力更好

人终究是要融入社会的,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是一方地基,只有地基稳固了,才能在社会交往中,独立生活中游刃有余。

美国明尼苏达家庭教育学家马蒂.罗斯曼说,孩子越早做家务,越早具有生活自理能力,孩子成年后社会适应能力越强,也更容易获得成功。

1到6岁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对照表

1岁:拿奶瓶喝水,用手抓食物吃,手脚能配合父母穿衣服。

1.5岁:用勺子进食,拿杯子喝水,伸出手配合洗手,将手伸出袖子,脱鞋脱袜子。

2岁:两手拿杯子喝水,不排斥如厕训练,尝试洗身体,拿牙刷刷牙,尝试自己穿衣、脱鞋,洗手时会搓手。

说明:在孩子2岁前,这些技能既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,也是对其精细化动作的训练。比如搓、握、脱等手部动作,是对其身体发育的一个考量,父母不要越俎代庖。

2.5岁:能和父母表达是大便还是小便,用勺子进食毫无压力,尝试自己擤鼻涕,能自己穿上宽松的外套、裤子,不用系鞋带的鞋子。

3~4岁:把筷子当勺子用,单手用水杯喝水,独立如厕,能擤鼻涕,能刷牙但不强求干净,能开关水龙头,能穿脱衣裤、袜子,能收拾玩具,丢垃圾。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4~6岁:5岁左右能用筷子夹菜吃,分清左右脚的鞋子自己穿脱,自己洗脸、刷牙,能扣上衣服的小纽扣。

能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,饭前摆好碗筷,按颜色将脏衣服区分开来,在家长帮助下洗小手绢收拾小书包,擦桌子,将用完的洗漱用品摆整齐,学习清洗瓜果蔬菜。

总体上来看,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,如何学会照顾自己是最为关键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也应该尝试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了。

父母学会这5个技巧,孩子的自理能力更强

生儿容易养儿难,而养儿重在养心,就拿自理能力这件事情来说,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,早点结束自己操不完的心,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事,在这里分享几个具体的方法和技巧,以供父母参考。

1. 找到孩子的“最近发展区”

参照上面那份生活自理表,2岁的孩子可以尝试自己去穿衣服,脱鞋子,但是此时你不能强迫他把纽扣扣号,把鞋带系好,这就涉及到“最近发展区”的概念。

最近发展区,指的是那些对孩子来说有难度,但父母引导一下就能最好的事情,这样的教育才有效果,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。

简单来说,对于孩子已经掌握不错的,没必要多问,而他现阶段再怎样努力也做不好的事情,也别急着去培养。活在当下,比照孩子的成长规律,父母加以辅佐就可以了。

2.小步前进,循循善诱

一下子让孩子掌握某个技能是不实际的,家长尝试将一件事情分解成若干步骤,循循善诱。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与其每天唠叨孩子不会收拾玩具,不如先做几个小筐子,标上“洋娃娃”“小汽车”等标签,先引导孩子将对应的玩具放入筐中。

边收拾边教孩子分类,对于这一小步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。然后再引导孩子将几个小筐摆到合适的位置。时间长了还可以进一步督促孩子将“爱玩的”和“不经常玩”的玩具分开摆放。

3.利用游戏增强学习兴趣

有的孩子不爱喝白开水,吞咽能力也比同龄的孩子差,一味说教是不管用的。此时妈妈可以拿出两个杯子,自己和孩子一人一杯,然后找些由头玩“干杯游戏”。

比如庆祝今天休息,庆祝妈妈换了新发型等等,引导孩子爱上喝水,并在游戏中学习单手用杯子喝水等生活技能。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宝宝总让妈妈喂饭的,来做个“角色扮演”的游戏,妈妈扮演小狐狸,宝宝扮演大老虎。吃饭的时候顺势引导孩子:“你知道大老虎为什么是森林之王吗?因为它都是自己吃饭,而且每顿都吃的很好。”

4.给幼儿园“搬个家”

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的第一个小社会,也是学习规则,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场所。家长要加强“家园沟通”,不妨将幼儿园的模式搬回家。

闺蜜家的朗朗就是如此,他入园一个月后,即使休息在家也按照园里的作息时间来。到了上午10点,他会向妈妈提出要求,“吃水果的时间到了”。

而妈妈也会在每天下午快放学的时间段,带领朗朗收拾玩具等。双方愉快沟通,技能满满。

5.主动“示弱”,征询意见

之前我们家在商量一次出行计划,5岁的小侄子提出来的路线最终被大家所接受,看来真不能小看了孩子。从此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家长要学会主动“示弱”和放手,多征询下孩子的意见,发挥主人翁精神。

掌握5个技巧,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将来会是优秀的“社会人”

比如,妈妈在出门前问女儿“你看我穿哪件衣服合适呢?”让孩子帮忙拿主意。在去超市之前,也让孩子自己列一份清单,看看他计划都买哪些东西,有哪些理由。

常言道三岁看老,0到3岁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期,而学龄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,则关乎孩子的独立性、情商发展以及人际关系,千万不可疏忽哦。

责任编辑:

本文网址:http://bbxwl.com/news/2683.html

声明:本站原创/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宝宝新闻网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宝宝新闻网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。

网友评价

来自湖北省石首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感谢楼主这段时间的分析和解答

898

来自福建省龙岩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继续学习,一起验证

898

来自青海省西宁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新帖报个到。

898

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被小编盯上了

898

来自云南省曲靖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我来啦,找到部队

898